博鱼官网狄耐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23 20:58:48 浏览:次
博鱼官网狄耐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公司主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等智慧社区安防智能设备及智慧医院相关应用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公司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制造业(C39)。
智慧城市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智慧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社区的智慧化不仅是智慧城市治理的关键要素,也是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模式。智慧社区通过充分整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了社区内各单元的紧密连接和数据的互通,构建了高效的联动机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智慧社区将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梯控系统、安保系统、物业系统等融为一体,集成云门禁、云对讲、云停车、云监控、智能家居、社区购物等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生态链。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强大支持,智慧社区正朝着构建大型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这一进程亦推动了数字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发展,实现住户室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功能联动。同时,也促进了“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的快速发展,实现全社区各子系统信息共享与功能联动,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提供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促进了智慧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程的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效率。我国智慧社区的演进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和智慧化。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建设已步入智慧化的新阶段,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智慧社区的发展已经迈入崭新的。当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探索解决民生问题为主旨,以优化人们生活方式为方向,结合政策、技术运用等,推动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和新建社区的智慧化提升,通过构建会感知、会思考、会联控、有温度的新型智慧社区,从而增强人们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城镇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93,267万人,较上年末增加了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显示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稳步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我国的城市人口预计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居民对便捷、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促使其对智慧社区的需求也将持续攀升,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和新建社区的智慧化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智慧社区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截至2023年末,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比上年增长6.3%。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居民对于住宅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为人们追求居住环境的安全、舒适、健康、便捷等方面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进一步推动了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升级和新建社区的智慧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方针指导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已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目标的重要路径。此外,各地住房和金融政策纷纷出台,进一步满足了居民正常住房消费的愿望和需求,城市住房需求特别是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持续释放,智慧社区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计划鼓励、指导智慧社区的建设,提出要以网络、智能设施、存储设备等硬件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综合利用各项信息技术,构筑智慧社区技术底座,支撑社区智慧应用。以期在中国逐渐完成城镇化的同时,完成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居民城市居住便利性,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及方便相关部门对社会安全的监管。智能化、智慧化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构建更加广泛的智慧化生活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舒适度、品质感,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战略部署,为建设和发展智慧社区创造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智慧社区成为国家持续推进的重点项目。
1)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将住宅小区列为推动“信号升格”,网络覆盖的重点场景之一。上述通知明确将持续推进居住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基于光纤到房间(FTTR)的室内Wi-Fi覆盖,重点覆盖活动中心、生活超市、地下停车场、电梯等关键点位,新建住宅小区关键点位基本实现移动网络全覆盖,支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应用。到2025年,实现70%以上住宅小区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应用体验提升。
2)2023年12月,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意见》指出,在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方面,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增加源头技术供给,支持北斗定位导航、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在生活服务行业落地应用,形成低成本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壁垒。支持生活性服务业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研发,引导科技企业、平台企业、流通连锁企业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市场和数据优势,推进关键软硬件技术攻关。推动地理信息数据与生活服务要素的耦合协同,更好支撑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旅游等生活服务应用场景。
3)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增加高质量社区服务供给。依托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同步实施城市社区美好生活建设行动。支持各地加快数字化赋能,提升社区嵌入式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线)社区服务融合发展。
4)2023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研制智慧城市分类分级、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数据治理、城市大脑、城市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标准,完善智慧养老、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典型应用领域标准,深化智慧城市标准在城市治理、规划建设、产业经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应用,推动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标准协调建设。
5)2023年7月,住建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10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通知》指出,各地要将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内容,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例如: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推动家政进社区,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2023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了10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其中,在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方面,明确了集约化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村级事务管理智慧化水平。开展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试点,确定一批现代化社区服务和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数字化支撑作为乡村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鼓励各地组织开展数字化治理实践。
在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益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之人们对智慧、便捷生活的美好追求,智慧社区正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期。根据《2021-2026年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已达到5,950亿元,同比增长10.08%,预计到2031年有望达到万亿元市场规模。未来,智慧社区将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为目标,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进而实现数字生活的新愿景,体现智慧社区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
楼宇对讲系统作为社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不仅连接着社区和家庭,还在社区信息化、提升居住品质、物业服务质量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智慧社区的入口,楼宇对讲产品广泛应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通过整合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实现身份验证、鉴别、访问控制、安全监控和人机交互等多项功能,打造了呼叫对讲、可视通话、远程开门、人脸识别、电梯联动、微信小程序视频通话等便捷体验,有效提高了社区出入口的人员通行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进而增强了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物业的管理效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安防行业的深度融合,楼宇对讲产品已成为“平安城市”、“平安社区”中不可或缺的安防子系统,楼宇对讲及其延伸产品行业对讲的应用场景已涵盖小区、别墅、医院、监狱、银行、学校等区域。
楼宇对讲技术在中国经过多年积累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非可视到可视、模拟到数字、独立系统到联网系统、总线联网到TCP/IP技术联网转换等多代技术变革;产品功能也从单一简单型发展到智能综合型,再到与智能家居相结合的新一代智能数字对讲、云对讲,深度融合到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建设中。随着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和在安防行业的广泛应用,楼宇对讲行业通过不断融合新技术和新应用,提升了产品的互联互通和功能多样化水平,推动行业持续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促进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推动了人脸抓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楼宇对讲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的融合不断深化。室内分机正逐渐演变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和智慧社区的信息交互枢纽,而门口主机则逐渐成为智慧安防、雪亮工程等领域的主要AI载体。楼宇对讲行业已从数字化时代步入智能化时代。
公司楼宇对讲产品从模拟系统发展至Linux数字系统、安卓数字系统再到AI智能系统,整合了人脸抓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并与智能家居产品深度融合。公司专注于AI算法模型的小型化和边端化研究,利用算法模型的剪枝、蒸馏等优化技术,使AI更好地赋能公司各种小算力设备,推动公司产品智能化升级,助力社区安防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发展。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云平台服务应用的落地推动楼宇对讲系统步入“云”时代。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通信、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楼宇对讲系统中,使楼宇对讲系统的通信能力不再局限于局域网,而是拓展至互联网领域。同时,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赋能的云对讲技术亦实现产品化,推动传统对讲系统向AIoT方向发展。
公司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基于云服务的小区门禁系统及对讲开门方法的核心技术,将楼宇对讲延伸到广域网公共通信推出微云门禁系统,实现可视对讲、手机开门、访客密码分享、访客消息记录等智能化功能,并可以通过云平台与智慧社区相关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大数据应用分析,助力社区智慧物业、居家养老等服务的整合,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的智能化与科技化水平。
此外,公司的微云门禁通过AIoT自建平台,可将音视频对讲、IoT控制、AI计算等技术与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无缝融合,让终端用户仅需一个微信账号即可享受多种个性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随着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概念的普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智慧社区的发展正从根本上优化居住条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作为智慧社区的标准化配套产品之一,数字化楼宇对讲系统具备与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应用互联互通,实现楼宇对讲、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的深度融合的能力,已逐渐成为集云门禁、云对讲、云监控、社区购物、社区信息、家居智能控制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同时,楼宇对讲系统正逐步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为核心的O2O平台为目标,实现住户之间、住户与社区、住户与更广泛社会间的综合信息交互与有效管理,为提升社区增值服务提供了新机遇,进一步推动智慧社区向智能化和便捷化迈进。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受到市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应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调整优化措施。2023年,中央和各部委着重强调了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的原则,实施“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双限’解除”、“限价松绑”、“普宅标准优化”、“房票安置”等相关松绑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供应的保障,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推动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增长,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转型期,但未来的持续发展仍然有坚实支撑。随着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持续落实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得到有效推进。同时,国家对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的推广以及智慧小区、智能家居的深化普及,使得市场对楼宇对讲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表明楼宇对讲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可观。
1)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当地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进一步满足市场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2023年8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以及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两大目标,并提出把明确对象和标准、加快建设和筹集、规范配售和管理、加强监督管理等四大方面作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重点任务,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改善。
3)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表示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要求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利率。同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再次强调要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4)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表示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延续实施支持“保交楼”工作、帮助处置不良资产等阶段性政策。更明确要在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等方面加强政策储备,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并重申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延续实施保交楼支持计划至2024年5月末,同时稳步推进租赁住房支持计划在试点城市落地。
5)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中央政策指导下,一系列关于城中村改造的部署展开,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两个月以来,已入库城中村改造项目162个。
6)2023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实施,靠前谋划2024年改造计划,明确要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鼓励合理拓展改造实施单元,根据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需要,在确保可如期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前提下,可结合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将建成于2000年底后、2005年底前的住宅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军队所属老旧小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住宅小区,按照属地原则一并纳入地方改造规划计划。
7)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中的作用,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支持7度及以上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鼓励同步开展农房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8)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表示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信托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9)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政府工作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包括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危旧房改造,再度明确2023年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方向。
10)2023年2月,总发表《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提到要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总表示,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收入、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要正确处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做好风险应对各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扛起责任。要因城施策,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镇化格局等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抓紧研究中长期治本之策,消除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弊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11)2023年1月,住建部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努力提升品质、建设好房子,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会议再次强调,要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间)。2023年,在城市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同时,明确要以提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抗震改造等工作,因地制宜建设小城镇,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将成为楼宇对讲行业新一轮市场需求。
12)202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同时,会议强调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要落实好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随着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边际调整和放松,行业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房地产增量市场有望持续企稳恢复,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复苏,楼宇对讲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可观。
1)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回暖。2023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房地产行业调整政策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呈现调整期的紧缩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9,884万平方米,下降7.7%。房屋新开工面积95,376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286万平方米,下降20.9%。同时,随着一系列“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政策的落地实施,房屋竣工面积数据有所回升。2023年,房屋竣工面积99,831万平方米,增长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433万平方米,增长17.2%。随着房地产行业松绑政策的不断落地以及市场自我调整的持续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逐渐释放,市场预期将有所好转,房地产行业有望逐步企稳恢复,楼宇对讲行业的需求亦将随之增加。
2)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2023年伊始,住建部召开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要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等。会议还指出要在“十四五”期间,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国40个重点城市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213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涉及居民897万户。
3)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重点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全年实际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惠及居民897万户,比202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多了0.07万个,惠及居民多了32万户。2023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59万套,基本建成193万套,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此外,根据住建部信息显示,近五年,全国改造了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由此可见,未来,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仍是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家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危房改造及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建设进程的推进和实施,随着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改造的需求日益增长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作为现代化住宅小区的标准配套产品之一,楼宇对讲系统也将得益于上述市场变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其市场空间。
智能家居以住宅为载体,通过融合物联网、自动控制、音视频、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对家庭环境的全面智能化管理,将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安全防范及影音娱乐等多种功能紧密结合,形成高效化、智能化的家居设备集成管理系统,以“家”为中心、“全屋智能”为特征的生态圈,提升家居环境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高效性、智能性、环保性。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5G商业化快速推进,AIoT时代全面开启,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多元应用场景不断渗透与飞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正逐步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演进,从被动式控制向主动学习转变,逐渐实现各类智慧产品广泛兼容与全屋智控。
阶段一:单品智能化。这个阶段一些智能家居单品逐步涌现,以家电产品智能化为代表,传统家居产品也紧跟智能化趋势步伐,实现家居产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其他新型智能家居产品。
阶段二:场景智能化。首先不同品类产品在数据上进行互通,而后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通过更多的数据融合和交互,针对特定场景逐步实现接口开放和互联互通,构建智能化的场景空间。
阶段三:全屋智能化。通过融合运用大量物联网设备感知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实现不同智能家居产品间的互联互通,进而形成以“学习-感知-分析-联动执行”的控制策略为核心,洞察用户需求,实现无感化、主动化,完成智能家居由智能向智慧、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型升级,打造开放、完整的智能生态系统,提供真正万物互联的居家生验。
万物互联赋予各行各业新生态、新特征与新常态并行的新生命旅程。乘着万物互联的东风,智能家居也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步入技术重塑、产品重塑、场景重塑、入口重塑、渠道重塑与体验重塑的新征程。传统家电产品在融入AIoT技术后,智能化、互联征逐步凸显,以场景为依托的AIoT生态被不断构建,家居生活相关的设备被集成,形成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事务管理系统,产品体验不断提升。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智能家居领域保持高速增长,产业链发展前景广阔,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传统家居、电器制造企业以及安防企业纷纷加入到智能家居行业,加速智能生态系统建设,共同推动智能家居行业新一轮变革。
“十四五”期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如《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鼓励政策与支持措施的落地实施推动着智能家居技术融合、标准建设、引导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推进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促进产业的实际落地,驱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与创新,使得智能家居的需求得到了有效赋能,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证监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和薄弱环节,大力开发智能家居、绿色建材、老年用品等领域新产品。推动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实施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持续保护老字号,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推动传统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用先进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产品升级。
2)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积极开展5GRedCap应用创新。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等方面,加快探索5GRedCap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动5GRedCap与视频采集、数据传输等融合创新,加快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促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可穿戴、智能家居、移动办公等新型终端向5GRedCap演进升级,助力个人应用创新不断涌现。
3)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确定将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方面,明确要打造集成多方算力资源和开发平台的算力服务,鼓励各地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提供普惠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保障算力使用需求。推动算力在更多生产生活场景的应用落地,保障家电控制、环境控制、安防报警等智能家居应用算力供给。持续推进算力对创新应用的支撑,推动算力在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业态拓展应用。
4)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持续推动绿色智能家电国家标准研制,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体系,积极开展认证。加快建立健全智能电子产品标准体系,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互联互通。加强缺陷电子产品召回管理。加快推动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5)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其中,在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方面,明确提出要促进家庭装修消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支持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此外,《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还提出,要鼓励数字技术企业搭建面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推进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数字消费业态、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并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以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6)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包括创新培育智能消费、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支持旧房装修、促进农村家居消费等十一项主要措施以释放家居消费潜力,巩固消费恢复发展势头,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睡眠、智能康养、智能影音娱乐等家居产品研发。发挥消费平台大数据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家居产品反向定制、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促进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动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发展。开展数字家庭建设试点;支持家居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的家居行业领跑企业。鼓励企业打造线上家居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家装”“互联网+二手家居”、家电家具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家居卖场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大家居”生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全场景家居消费解决方案。支持家居卖场、购物中心等设置智能家居体验馆、品质家居生活馆等体验式消费场景,探索家居零售与文娱休闲、创意设计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家居焕新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提高家居消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家居产品,加大优惠力度,支持居民更换或新购绿色智能家居产品、开展旧房装修,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家电家具家装下乡,因地制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开展家庭装修。
7)2023年7月,中央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8)2023年5月,商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顺应数字家庭发展趋势,探索家电、家居一体化融合消费。支持家电企业围绕“家场景”,在步行街、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设绿色智能家电体验店,鼓励开展新店首秀新品首发等活动,不断提升消费体验。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大绿色智能家电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传播绿色、智能、健康的家电消费理念。
1)智能家居生态融合将向纵深化发展,设备联动程度逐步加深,语音和视觉交互的覆盖范围及准确度将迎来提升。根据IDC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洞察》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面临宏观消费环境和自身发展周期的双重挑战,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市场并未停止升级调整的步伐。IDC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设备出货量将同步增长6.5%。同时,IDC认为智能家居生态融合将向纵深化发展,设备联动程度逐步加深,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互联平台接入比例为76%;大模型将逐步赋能语音、视觉及感知交互能力,改善家庭环境下人机交互体验。其中,语音和视觉交互的覆盖范围及准确度将迎来提升。2024年,内置语音助手的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占比将接近21%,支持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4%。此外,IDC还认为,受地产周期影响,后装市场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其中旧房升级改造需求将成为全屋智能市场拓展的方向之一。
2)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全屋智能成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6,515.6亿元,2023年可达7,157.1亿元,设备出货量预计达3.3亿台博鱼boyu体育,到2025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逐渐应用,中国智能家居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未来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结合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历史增速,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09万亿元。此外,伴随全屋智能场景布局的持续深入,设备功能的逐步升级,连接和交互技术的不断演进,渠道体系的陆续完善,市场体量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IDC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并且在未来5年内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9%,智能家居增长势能向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倾斜,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3)智能家居行业AI技术整体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安防类产品渗透显著。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AIoH)发展》显示,艾瑞咨询认为,近年来,得益于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对舒适品质家庭生活的不断追求,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正处于智能家居的全面智能爆发期,在生活习惯改变及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刺激下,人们更加注重家居幸福感和体验感的提升,智能家居发展增速将持续向上。根据艾瑞咨询测算,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9,523亿元。同时,伴随用户对家居生活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与技术成熟度的提升,AI技术将更多渗透到各品类产品,艾瑞预测,2025年,AI技术在智能家居的整体渗透将接近50%,其中,智能清洁、智能安防等产品渗透显著。
4)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系统配置率持续增长。根据奥维云网(AVC)发布的《2023年中国房地产商品住宅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年报》显示,2023年,中国房地产精装修市场新开盘项目1,564个,同比下滑21.9%,降幅收窄20.6个百分点。其中,智能家居系统配置率连续三年增长,精装修市场配置率从2021年的9.6%增长到2023年的20.5%。根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系统配套项目个数为347个,同比上升7.4%;配套规模为19.09万套,同比下降4.2%。
5)国民消费升级带动智能家居需求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6.1%。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上升、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费观念变化及消费升级的驱动,绿色、智能、健康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住宅的居住观念已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对美好智慧生活向往的需求不断提升,在住宅的舒适性、便捷性与环保性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智能家居已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的刚需。得益于国家及各地政府政策举措的稳步实施和持续推进,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持续凸显,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对医疗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的医院运营和管理模式已无法有效满足社会的需求,促使医院纷纷积极探索更加便捷、高效的智慧化管理方式,推动医疗服务向智慧化方向转型,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期待和需求。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民生领域应用,已成为民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不断助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面对就医需求的持续增长、老龄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等现状,促使医院迈向智慧化转型的步伐。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乡医疗水平的不均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各类医院需要通过更加便捷、高效的智慧化服务措施来缓解与日俱增的就诊压力。同时,老龄化、慢性病健康管理以及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医院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运营方式,不断推进医疗智慧化转型。智慧医疗已经成为当下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向,借助智慧化转型,医院能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以更高效的方式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化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通过融合更多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全方位、全关联、全链路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服务,为互联网医院、5G医疗应用、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以及健康物联网应用等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智慧医院将逐渐实现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智慧医院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成应用,对医院病区和服务流程进行了智慧化升级,帮助医院建立覆盖临床护理、诊疗流程、运营管理、决策分析、患者服务等多个维度的全院信息化管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体验,为医院创造更多医疗服务价值。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加速了医疗行业的全面升级,同时也引领了医疗信息化的革新进程,为医院的智慧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智慧医院的建设不仅是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科技进步为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带来的直接体现,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智慧医院有望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打造一个更加便捷、高效且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新基建”和“新医改”的双重驱动下,以医院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智慧医院的建设,融合了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智慧医院的建设新模式,智慧化的医疗场景正逐渐深入到就医环节中。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通过实现手机等移动端的预约挂号、预约诊疗、费用结算、信息提醒等服务功能,提升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便利性,增强了患者就医的便捷性和效率;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实现电子病历、影像、检验结果等各个系统之间数据资料的互联互通,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让医院管理者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移动终端实时监测全院各项设备的运转状态,提升了医院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相较于传统医疗模式,智慧医院的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等特点,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运营管理和缓解医疗资源压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智慧康养正迅速成为推动社会医疗养老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随着老年人的医疗和健康需求的持续上升趋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以老年人福祉为核心的银发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银发经济,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对养老机构的普通床位和护理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力度,特别是提升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能力,适当增设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专区。同时,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缓解国家社会面临的养老压力,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链,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国家始终将医疗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政策是推动行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国家在宏观科技战略部署和具体建设落地层面上,均对医院智慧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前瞻性规划。智慧医院建设在构建智慧城市、推行“互联网+”等国家级重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一系列指导性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新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各地对智慧医院及智慧医疗的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动医疗机构的智慧化服务建设,有力促进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持续增强的建设力度,旨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医疗机构智慧服务不断升级和完善,进而实现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智慧医院行业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智慧医院建设将迈上新的台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自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以来,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等措施正逐渐落地,智慧医院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以来,国家及各部委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1)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作为重点任务行业及领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数据要素×医疗健康”方面提出,要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探索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在医疗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有序释放健康医疗数据价值,完善个人健康数据档案,融合体检、就诊、疾控等数据,创新基于数据驱动的职业病监测、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等公共服务模式。加强医疗数据融合创新,支持拓展智慧医疗、智能健康等数据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加强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全流程的多源数据融合等。
2)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指出将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巡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国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包括是否全面贯彻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关文件中关于学科、临床专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医院管理等各项要求。
3)2023年12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丰富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其中,在推进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应用方面,强调要加快开发普及数字医疗应用,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优化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在线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持续深化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电子票据、医保电子处方、医保移动支付等应用。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建设和信息互通共享,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处方等数据库。优化诊疗流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医用机器人、智能急救车、智能巡诊车、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研发赋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此外,在完善数字化适老助残应用和服务方面,也指出要完善与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社保、民政、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的移动应用改造,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4)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卫生健康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在统计信息服务管理方面,规定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统计机构建立健全统计数据信息资源目录和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将统计数据纳入统一数据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并及时更新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实行共享管理、授权使用。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依托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积极推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信息共享、交换和应用。
5)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设立打造一批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工业、金融等领域算力渗透率显著提升,医疗、交通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能源、教育等领域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每个重点领域打造30个以上应用标杆的目标。同时明确要加强行业算力建设布局,满足工业互联网、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应用需求,支撑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并强调在“算力+医疗”方面,要统筹建设国家和省级医疗大数据中心,完善区域全民健康算力平台,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基层卫生健康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边缘算力支撑,实现医疗算力资源的有效下沉。
6)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操作手册的通知》,确定了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和全程6个维度27项指标,其中,在智慧医院建设分级指标中,明确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个角度进行评估。智慧医疗层面,用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代表智慧医疗的建设水平。从系统功能实现、有效应用范围、数据质量三个维度对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及相关临床系统的应用水平进行评价。智慧服务方面,着重从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服务、全程服务、基础与安全5个维度对医院智慧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智慧管理则是从医疗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运营管理、运行保障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管理、基础与安全10个维度对医院智慧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7)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了2023年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其中包括通过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和促进行动。发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管理。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与分级评价工作,推进“5G+医疗健康”、医学人工智能、“区块链+卫生健康”试点。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支持推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等实现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8)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进一步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与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及妇幼保健、免疫规划、慢病管理、地方病防治、老年健康信息等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逐步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层级,有条件的省份要在省域内建设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各地要加强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质量控制,提高信息录入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9)2023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旨在利用3年时间,在全行业进一步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多元共治机制,巩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其中,计划指出要以提升病历内涵质量和完整性、及时性为核心任务,加强编码管理和病历质量培训,规范病历书写。以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手术记录、阶段小结、出院小结等反映诊疗计划和关键过程的病历内容为重点强化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和水平。推行门(急)诊结构化病历,提高门(急)诊病历记录规范性和完整性,提高门(急)诊电子病历使用比例。
10)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以提升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为举措,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11)2023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通知》,通知强调要从完善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四大方面切实加强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其中,规范开展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电子病历应用能力,鼓励医院信息系统云上部署,推进医学影像数据存储、互联网服务和应用信息系统分步上云,支撑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加强中医医共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中医医院和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让基层患者享有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等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被列为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2)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医疗联合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化管理。
13)2023年2月,财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通知明确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主要聚焦在着力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大方面。其中,在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方面,明确指出要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支持建立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信息化规范,减少患者在不同公立医院检查化验次数,让群众少跑腿。
14)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工业、医疗、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并明确要大力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15)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推进人口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到2025年,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逐步普及、统筹建成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目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推进医疗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医院,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已成为“十四五”期间医疗行业的重点发展目标。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原有医疗机构病区的改扩建,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近十年持续增长,年增速在3%至11%之间。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7.1万个,较2022年增加了3.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20万张,较2022年增加了45万张,同比增长4.62%。在政策驱动、行业技术积累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智慧医院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风险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达1,954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73%,预计2023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844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增至4,130亿元。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医院行业前景预测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慧医院市场规模达到58.45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31%,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02.48亿元。
公司在楼宇对讲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是楼宇对讲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编制单位,是《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信息系统技术要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估和改善成熟度模型》标准的参编单位,是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理事单位。在智慧医院领域,公司积极参与《医院智慧病房数字化应用标准》、《医疗质量信息化建设标准》、《医疗信息化建设与装备案例选编》、《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智慧医院专项设计标准》等标准的制定,是《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院智能化系统建设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单位、OpenHarmony医疗健康专委会会员单位等,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度和影响力。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等权威机构公布的《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品牌测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3年,公司的楼宇对讲产品品牌首选率分别为:18%、18%、16%、17%和16%,连续五年位列第一,品牌知名度名列前茅,奠定行业领先地位;2019-2023年,公司智能家居产品品牌首选率逐年提升,分别为8%、9%、10%、12%和12%,连续五年跻身十强榜单并连续三年位列第二,品牌知名度稳中有进,市场竞争力持续凸显;2020-2023年,公司智慧社区服务品牌首选率连续四年位列第二,彰显市场对公司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的认可。
-2024年1月,荣获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授予的“厦门市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化服务商‘链主’企业”称号;
-2023年11月,荣获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授予的“福建省民营经济标准创新优秀企业”;
-2023年2月,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授予的“2023年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鲁棒边缘人车物智能计算装置及其产业化)”;
-2024年3月,荣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颁发的“房建供应链企业综合实力T0P500-首选供应商10强”,并获评“5A供应商”;
-2023年9月,荣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颁发的“2023央国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优选供应商(民族品牌)”;
-2023年6月,智慧医院产业荣获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组委会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医院建设十佳智慧建设供应商”;
-2023年3月,荣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颁发“房建供应链企业综合实力T0P500-首选供应商10强”,并获评“5A供应商”;
-2023年3月,智慧医院服务案例荣获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组委会、《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社颁发的“中国医院物联网应用创新优秀案例”;
-2023年12月,智慧医院产业解决方案荣获“2023年度医疗行业智慧医院优秀解决方案奖”;
-2023年4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IAI设计奖(IAI Design Award)”;
-2023年3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
-2023年3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
-2023年2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亚洲设计奖(Asia Design Prize)”。
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楼宇对讲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编制单位之一。公司立企以来,深耕社区智能安防领域,以“领跑智慧生活理念,创造卓越生活品质”为企业使命,致力于打造“安全、舒适、健康、便捷”的智慧社区生活环境。
公司主要从事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等智慧社区及智慧医院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公司围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领域,形成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产品为核心,同时覆盖全空气系统、智慧通行、智能门锁等智慧社区相关应用领域的产品结构。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下,楼宇对讲系统迎来云计算和AI赋能时代,数字楼宇对讲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及边缘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与智能家居产品深度融合,持续促进社区安防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医疗服务领域对新一代技术的融合应用,亦推动医疗行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未来,公司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拓宽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的业务范围,实现产品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生态链发展。
楼宇对讲产品具有呼叫对讲、可视通话、远程开门、人脸识别、电梯联动、微信小程序视频通话等功能。楼宇对讲产品作为智慧社区的入口,通过结合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实现身份确认、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监控、人机交互等多项功能,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出入口的人员通行效率和安全管控,给业主带来更多的安全便利,并提高了物业管理效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安防行业的深度融合,楼宇对讲产品不仅应用于住宅及商业建筑,同时也是“平安城市”、“平安社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安防子系统,楼宇对讲及其延伸产品行业对讲的应用场景有:小区、别墅、医院、监狱、银行、学校等区域。
公司楼宇对讲产品主要包括单元门口主机、住户室内终端机、物业管理中心机和中间公共设备等,融合了TCP/IP网络通讯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云通信技术、SIP通讯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微信应用技术等,同时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服务,实现跨区域、跨系统的多样化应用,为业主提供通行便利安全保障。
数字楼宇对讲系统基于分级分布式控制原理和模块化设计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灵活扩展和高效管理。该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物业管理机、数字可视门口机、数字可视室内机及物业智能化管理软件。通过运用全数字编码技术,将数字语音信号和数字图像信号融合一起,集成公司自主研发的AEC(声学回声消除)、ANC(主动降噪)、AGC(自动增益)等语音处理算法,以及采用标准SIP通讯协议,形成一个标准化、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的软硬件生态体系。
公司数字楼宇对讲产品通过华为Open Lab实验室认证,与华为全屋智能产品实现互联互通。作为华为在可视对讲行业内的解决方案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与华为致力于打造生态互补、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数字楼宇对讲产品性能,公司在人脸识别摄像头模组的硬件方案上进行了全面升级。通过引入国产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和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算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精准调优,使整体图像质量显著优化并有效提高人脸识别效率。
此外,公司新研发导入了RK3568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兼容公司深度定制的安卓12.0系统,还支持开源鸿蒙OpenHarmony4.0系统。新方案集成1TOPS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加速器,有效提升了公司各类AI算法处理效率和语音识别效果等,为公司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提供坚实的底层支撑。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市场正迎来发展机遇。在众多老旧小区中,楼宇对讲系统普遍采用2线线等非IP联网线路,更换线路的成本高昂。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创新推出了数字2线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力载波技术,对IP数据进行调制解调,实现了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数据传输。与传统的模拟对讲系统相比,公司的数字2线系统不仅具备电力载波技术的高抗干扰性,还融合了IP网络技术的高可靠性和扩展性,可以与智能家居设备以及其他IP网络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体验。同时,数字2线系统与公司微云门禁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或第三方平台实现直接对接,进一步提升了楼宇对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在旧房改造市场中,公司的数字2线系统凭借其显著优势和价值,成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更换线路方式就可以解决传统模拟对讲系统的升级换代,为旧房改造提供了更加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也将成为新质生产力落地实用案例,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3年,公司基于原有RK3399PRO边缘计算网关技术,再度研发创新推出基于RK3588S国产芯片的高算力边缘计算908解决方案。该方案中的芯片集成6TOPS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加速器,同时CPU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利用公司7.0MobileNet网络主干的人脸比对算法,在新方案FP16浮点计算条件下,每秒可完成超250次的特征值推理,在INT8量化条件下,推理次数可提升至每秒500次以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每秒可完成超100次的人脸比对操作。经过研发团队对方案底层的视频解码流程优化,908边缘计算网关可实时解码8路400万像素的H264/265视频,并对每一路视频进行AI算法处理等。目前,908边缘计算网关支持5.0/6.0/6.1/6.2/7.0/7.1等多个迭代版本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无感人脸抓拍、识别及属性分析等功能;此外,设备还集成了针对人、车、物等视觉分析算法、火灾检测算法、跌倒检测算法以及公司动态车牌识别算法,可以应用在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多个场景中。
目前,908边缘计算网关已成为公司人工智能算法的主要硬件载体。未来,公司将致力于各种AGI大模型的小型化以及专业化能力迁移和微调,并部署到边缘端算力硬件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下沉,进而提升终端用户的智能化体验。
智能家居是以现代化住宅为载体,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硬件设备(智能电器、家庭安防系统、音视频娱乐设施、智能照明与开关控制系统、环境监测装置等)、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家居生态体系,实现用户远程控制设备、设备间互联互通、设备自我学习、场景预设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创造安全、舒适、健康、节能、高效、便捷的居家生活环境。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正以其无处不在的互联性、深度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及社区层面的融合创新等优势,全方位重塑未来家庭的生活方式,助力人们开启更加美好、便捷、智能的居家生活新篇章,顺应当代社会追求高品质、高效率、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诠释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愿景。
(1)智慧家庭中控屏。公司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打造了多款尺寸的智慧家庭中控屏产品,从最小巧便携的1.28吋至最大观感舒适的12吋屏幕,涵盖1.28吋Magic、3.2吋Rise、4吋MiniS、6吋Knob、7吋Neo、7.8吋Pro、10吋Find、12吋Super和12吋Slim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公司智慧家庭中控屏汇集可视对讲、电梯控制、语音识别、照明调节、窗帘控制、家庭安防、智能遮阳、影音控制、环境控制、情景控制以及多样化情景模式切换等全屋智能控制功能,实现一屏智控全屋,全面覆盖智能家居使用场景。智慧家庭中控屏作为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技术创新产品,打造智慧家庭超级网关总入口,致力于成为智慧生活中的家庭大脑、电子管家,实现“智慧社区+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的一体化联动,贯穿社区内外、楼宇上下、屋内屋外,构建“社区+居家”一体化的智慧生活新生态,为公司在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市场拓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智能开关面板。公司凭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推出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关面板系列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本地触摸按键控制、无线控制、语音控制、数字智能终端控制、联动控制及手机和平板电脑远程控制等交互方式,实现室内灯光、窗帘、空调、地暖、新风、家电等设备的一键控制及场景设置等功能。公司率先在行业中采用蓝宝石材料应用于智能开关面板的研发和生产中,提升了智能开关面板的耐用性与视觉效果,为用户带来极致的舒适体验和高端的产品品质,提供了更加优质、可靠和美观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3)智能家居网关。公司依托前瞻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围绕智能家居场景推出基础型、智能型、AI智慧型三大系列网关产品。网关作为家居物联网场景的控制中心,可实现对信息的采集、输入、判断、输出,还可通过集中、分散、本地、远程和场景联动等多种方式控制。
1)基础型网关:智慧家庭总入口,是全家智能设备的控制中枢,可实现对多设备的智能管理、控制与联动等。
2)智能型网关:拥有强大的软硬件配置,不止是只会执行指令的智能助手,更是会感知、能判断、主动执行的智慧居家控制中心。通过语音识别和场景逻辑判断,做到能听会懂,让智能设备能够替代用户主动去判断、决策、执行,从而实现全屋智能。
3)AI智慧型网关:拥有更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和超强大的硬件配置,支持10+端口类型,拥有17+可接端口,可拓展4*64个CAN设备,它不仅是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接入端口,更是能够在超大平层公寓、复式楼、别墅等更丰富、更高效的应用环境中控制全宅的智能家居产品。同时拥有强大的多协议兼容功能,如ZigBee3.0、Wi-Fi、LAN、蓝牙双模、CAN、KNX、TCP/IP、RS232、RS485等,可打破各协议间壁垒,实现不同协议下上千种设备的互联互通。
(4)智能照明。公司始终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将产品、技术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倾力打造全面覆盖各类场景需求的智能照明系统解决方案——小狄智照。该产品采用行业领先的数字化、益光谱、全色域集成、高标准照明芯片,融合全数字调光驱动技术,设计出色温和光谱的数字化调节的高品质照明产品及智能调光系统。小狄智照智能照明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的集成性和接入性,能够与智慧家庭中控屏无缝对接,结合模拟日光、遵循生物节律等多重算法,对益光谱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从“视觉-生理-心理”全方位点亮“自然之光”和生物节律之光,为用户营造舒适、健康的居家照明环境。
此外,公司智能家居产品还包括窗帘导轨电机、信号转发器、智能插座、安防设备等各生态产品线,相互协同,可实现智能家居各系统互联互通,以及对防盗、防火、防入侵和水、电、煤气等系统进行监测、传感、分析、报警等,并实现远程监控、安防报警及智能家电联动等多种功能,打造科技和健康住宅,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智慧医院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成应用,同时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通过打造数字化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健康医疗服务的标准化、数据化和智能化。
公司智慧医院产业以“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建设为业务核。